记录,是一切发生的基础
- 每个人都需要写作吗?
- 是的!
- 谁说的?
- 我!
不一定是要分享或发表的完整文章,哪怕是一两句生活记录、或者短短几行的情绪抒发,只要是你自己写出来,不是原文摘抄或者拷贝,都是一种写作。
1. 记录层面,对生活和工作的客观记录。
2. 日记,记录事件、抒发情绪。
3. 可以分享或者发表在自媒体的文章。
4. 写书出版。
只有少数人会进入第4个层面。但是,如果做好前两个或前三个层面,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大变化。
记录,是一切发生的基础
写作的第一个层面是记录。
记录层面,是对生活的客观描述。俗话说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,记录就是借助书写的力量,让生活更方便、工作更高效。
其实很多人不知不觉在做记录,只是做得不够全面、不够系统,缺乏长期性。
就作用来说,记录可以分为这么几类:
🌿 记录下来备忘备查
我们的大脑的缓存(工作记忆)容量非常有限,及时记录下来,一是防止忘却,方便将来需要时查找;二是主动忘却,释放大脑缓存。
所以我会有一个物品采购清单,发现要买什么就记录下来。我喜欢分地点列,比如普通超市、宜家或迪卡侬等,哪天去到时按单索骥即可。
再比如车的维修保养记录,可以直接把单子拍照,扔进笔记软件写上日期,方便将来查找。
还有家务清单。很多事情,固定化是最好的选择,比如周末拖地、月初换洗床单被套,但很多现实因素和天气会阻挠固定化,所以就每次做好记下来,让“第二大脑”帮忙管理这些琐事。
更大块的当然是待做事项清单了,把要做的大小事情全部列出来,再根据轻重缓急一一安排。
🌿 留作将来的回忆
孩子的成长趣事、一句惊到你的话、一个暖心的举动,家庭的温馨一幕,旅游小记,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如果不记录,很快就消散在时间的长河里了。
即使是照片,定期进行简单地整理,如精简删除、备份和命名,都会让这些财富更有意义。
🌿 知识的积累
每天早晨我都会自己冲“拿铁”:300毫升的水杯,倒入1克大卫·杜夫速溶咖啡颗粒、10克白糖。(好吧,我习惯了用厨房电子秤,翻译为人话是:一小勺咖啡颗粒、两小勺糖。)
然后冲热水,再加一盒200毫升的牛奶,不满的话再加些热水。
有一次去二楼看到腾爸面前有杯咖啡,拿过来喝了一口,不过马上吐了出来:太苦了!是力力冲的。
如何冲咖啡这样的小事,我不说力力不知道;隔一段时间不冲,我自己也会忘记(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)。
所以,写下来是最好的选择。因为记录下来就是积累,不用每个人、每次从头摸索。
其他类似的还有煮白粥,几个人加多少水多少米。复杂一些的,如家人喜欢的面包、蛋糕配方。
延伸到工作上,同样的道理。
坚持写工作日志,需要做的记下来,做完进行简单的文字复盘。尽量把工作流程文字化,即使是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。
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,能力的提升、效率的增加。这就是日常记录和积累带来的好处,绝对超出预期。
那么,如何做记录?
我觉得最好电子化,手机备忘录就可以完成。
也可以用笔记软件,如Flomo、讯飞语记等。先不用急着买会员,先坚持记一段时间再说。
做好记录这一层,平时可以少很多慌乱,生活逐渐变得井井有条。工作也会越做越顺手,慢慢进入上升曲线。
很多人没有坚持记录,我觉得不是因为没有意识到不记录的不好,而是没有发现长期记录的好,哈哈。
我在小报童开设的专栏名称为“三娃妈的自我修炼”,写作内容侧重于个人成长,如时间管理、阅读系统、写作、基金投资和知识管理等。
初衷是复盘和梳理我在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,把这些年的学习和经验文字化、显性化,实现个人进一步的成长。当然,更期望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成长。
目前有两种订阅形式:19.9元/三个月、59元/年。欢迎捧场:)